跳到主要內容

那些逝去的在・不在

今年,2020年,大家是否已經失去的太多,失落的重量重到你忘了這是人生中的日常? 失去了喜愛的演員、失去了崇拜的運動員、失去了欣賞的音樂人、失去寵物、失去親友、失去愛人,而有人失去自由。

「騙人的吧!?」

我對那些突如其來的消息總是下意識地拒絕接受,慢慢相信的過程就像緩緩地放手,同時看著自己生命中的一段回憶緩緩蒸發,不知道該瀟灑向前還是鑽往哀傷裡窩著,彷彿沒流下淚就騙自己沒有發生過。 從生物或醫學的角度來看,逝者已逝,在死亡的當下構成個體的靈光已經消失並將進入循環(我指的是科學上的循環),就像Sally Mann鏡頭下人體農場中的屍體,緩緩和土地融為一體,對世界來說死亡不是終點,但對逝者本身而言它什麼都沒有留下。
Untitled, WR Pa 53 (2001) from the series What Remains.
Photograph: Sally Mann/Gagosian Gallery


他・她・牠 的所有生命都到了哪裡?



創作者中有些人留下了歌,有些人留下了影像或是自己的身影;但若是一般人如我,我們可能得非常用力地找尋那些它存在過的蛛絲馬跡,留下多少遺產都無法形塑逝者的模樣(除非它被印在鈔票上?),那些過往無聊的日常細碎一下子變得格外珍貴—— 那些穿過的醜衣服、曾經寫下的文字、說過的無聊笑話、自創的人生哲學、討厭的菸味和常喝的酒或是握著你的那隻手。
photo credit:古屋誠一 , Seiichi Furuya

《Mémoires .1984-1987 》- 古屋誠一 , Seiichi Furuya


在感性層面,逝者的生命都分散到了留下來的人的情感中,並寄情於某一項事物;古屋誠一在太太過世後反覆地展覽和重新編輯過往照片的攝影集發行,不知道是否有人批評他販賣傷痛? 但我寧願相信是個反覆確認過去存在的行為。 膠店長之前寫古屋誠一的時候寫了一句話「進入古屋的照片仿佛自己又失戀了一次」,就是種情感上的代入,沒有交集的生命之間因此產生關聯,而某些逝去的卻在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延續了下去。 


王家衛 -《一代宗師》 宮二 & 葉問

最後想到一句 王家衛導演的《一代宗師》裡宮二所說的:「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送給那些失去的,有一天會再遇見的,用不同的樣貌。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愛EYE 言攝|從「私寫真」窺望攝影家的攝影觀

照片提供:林貝柔 文字: 林貝柔 /  閱讀書目: 《私寫真論》-  飯澤耕太郎  

二手攝影書籍・收購&寄售 |目圍書店 Orbital Books

『曾經屬於你的一本書,可以改變某個人的世界。』 書櫃裡是否有些書好久沒翻開它了呢?不如替它們找個新主人繼續它們的新生活吧! 收購項目 :「攝影集、攝影MOOK、攝影理論或論述類書籍、影像設計類」 不收購 :「具時效性的器材測試類雜誌、非影像設計類( 但 老闆喜歡的話可收  XD )」

愛EYE 人物|【賴鈺嬿 Ruby Lai :聽啊,我的照片裡有我唱過的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