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20的文章

膠店長給學生的一些話

和友人聊完天,感觸特別的深,目圍剩幾個月就即將邁入第三個年頭了。開店的日子很常接觸學生客人,之前曾有朋友問我,每天跟學生相處的感覺是什麼?「 很可愛啊他們!誰沒當過學生?回答我啊!」 雖然目圍只是在南台灣的一間小書店,現在有微升級一點,擁有一些藏書盡量打造舒適的閱讀空間給大家,但身為店長的我,自認很認真的在接待進到店裡的每一組客人,哪怕你只是學生,就算只是高中生我也很熱情,你們進來,我都會說你好!(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離開時我都會說騎車要小心(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 還有,我都有在記你們的名字和學校系所,你們知道的。 Photo credit:店長 雙面膠 我常常在想年輕人和學生需要的是曝光的舞台,開放的資訊和攝影資源,但常常就是不知道從何下手,我唸書時不知道從哪裡可以取得這些東西,不是唸相關科系(我會計背景)更沒有資訊來源,以前也不像現在設計、圖傳、視傳科系這麼多,多少可以接觸到攝影,但我也是靠著對攝影的熱情一步步摸索出來。 每年的寒暑假目圍都有「學生內閱自由付活動」 今年暑假遇到店裡搬遷,沒有關係明年還是會有,只要我們還在的每一年都會繼續的! 大家都知道學生消費力較低。為什麼我還是這麼愛你們,因為你們會長大會出社會會賺錢會有能力的,以我自己為例,從事了十年的會計工作,雖然當上班族時期就在拍照了,但轉換跑道到專職攝影創作也已經要30了,我出道的比較晚啦(沒有當過練習生),但我一直對自己說,我必須要比別人更努力因為我起步晚時間少。 其實我想說的是...「不要怕!」我都可以,你們一定也可以!創作很孤單!沒有人可以幫助你,我也是會內心常常感受到徬徨,但創作很個人,請大家好好享受這些能量 「攝影是什麼?對我而言是發掘彼此的人生 」 我要謝謝所有來過目圍的客人們,謝謝你們讓我更暸解自己。 每個人都會老,我也會老,我今年39,我很想留下一些什麼給你們....

愛EYE 目圍|嶄新的空間/開放的想法/不變的堅持

目圍進入了新的空間,回頭看看過去的文字,比較之下發現原來我們已經默默修正了那麼多小地方,但也更深刻理解到此刻的目圍只是站上起點而已,還有太多落後需要趕上的部分,並疑惑著過去的自己是否已經足夠努力了呢? 想像中的未來藍圖已有了不同模樣,白日夢的成分變少了一些,但也似乎更真實了一點。 兩年半的時間,轉瞬即過但有著極高的密度,承載了太多的轉變跟情緒,情緒的部分留給自己,來聊一聊一些變與不變。 目圍仍然會維持以攝影、影像為主要特色項目, 對我來說,攝影打開了我思考的開關。 我認為攝影的本質是「人」,這個想法目前還沒有改變,它是個曖昧不清的媒介,有反映真實的理論基礎,也能受到虛偽的操作,就跟人一樣充滿不確定性,並因為有著這些曖昧的不確定,才讓它充滿獨特性。 在那些眾人注視的單純美麗影像以外,還有著更多的世界,當我們的視線不再只聚焦在世俗的「美」時, 才能看得更真切一些。 你說它不美? 我說它其實更有魅力。 所有的創作都會在有意識或無意識間透露出創作者的性格,而性格的塑造來自於各個層面 —— “ 音樂、圖畫、食物、文字、政治、人性⋯⋯ ” 那些你身邊的所有事物,都訴說著各種不同的故事,如果我們遇到好故事卻因為不是攝影領域就不分享豈不是太可惜了嗎? 因為想到這點,所以未來除了攝影之外,如果有機會目圍也想跟大家分享雖然非攝影領域但一樣引起我們興趣的事物,期待大家也能從中得到體會跟樂趣。 蠻喜歡之前常看到的一個說法(已經不確定出處是哪裡):「每個人出生時都有獨特的原廠設定」。 隨時間過去,你是慢慢的被這個世界覆寫了? 還是慢慢的將自己升級了呢? 期待這裡能成為一個廣納各種美好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從各種生命的經驗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詮釋方式。

主理人・秋日選籍 2020

大家閒暇時會做些什麼消遣呢? 目圍店休日又都在做些什麼? 今天沒有營業,趁內部討論的日子, 膠店長 和 哲編 進行了一場小測驗式的對談,用秋天作為關鍵詞來選書,說到了秋天,不同的人會有什麼不一樣的發想呢? 你腦中有沒有浮現哪本書? ﹋﹋﹋﹋﹋﹋﹋﹋﹋﹋﹋﹋﹋﹋﹋﹋﹋﹋﹋﹋ 膠店長 :我單純會從影像給我的感覺出發,不太會去想太多論述。 秋天就給我一種蕭瑟、低沈情緒的感受。 心裡感覺有許多雜點,猶疑不定的飄忽感、空洞感;應該會從這個方面去選擇。 哲編 :我蠻好奇妳會選些什麼書,因為我跟妳相反,通常我會更在意一些論述層面的東西,或是對秋天的個人觀點去做關聯性的延伸。 我如果單憑影像給我的感覺去做選擇,可能會顯得彼此差異性不明顯而無法突顯特色。

愛EYE 影片|《成為相機的男人-中平卓馬》,《絕佳的風景》屬於自己心中的那片風景

攝影師像一塊菱鏡,讓世界穿過自己投射到觀者的眼中,我們鍾愛那些燦爛炫目的光影,卻並不關心真實的故事。 《絕佳的風景》きわめてよいふうけい 「我的攝影,是幾乎完全忘記自我的  這對我來說是某種不得不的行為。」  ——摘自《新たなる凝視(新的凝視)》

那些逝去的在・不在

今年,2020年,大家是否已經失去的太多,失落的重量重到你忘了這是人生中的日常? 失去了喜愛的演員、失去了崇拜的運動員、失去了欣賞的音樂人、失去寵物、失去親友、失去愛人,而有人失去自由。 「騙人的吧!?」 我對那些突如其來的消息總是下意識地拒絕接受,慢慢相信的過程就像緩緩地放手,同時看著自己生命中的一段回憶緩緩蒸發,不知道該瀟灑向前還是鑽往哀傷裡窩著,彷彿沒流下淚就騙自己沒有發生過。 從生物或醫學的角度來看,逝者已逝,在死亡的當下構成個體的靈光已經消失並將進入循環(我指的是科學上的循環),就像Sally Mann鏡頭下人體農場中的屍體,緩緩和土地融為一體,對世界來說死亡不是終點,但對逝者本身而言它什麼都沒有留下。 Untitled, WR Pa 53 (2001) from the series What Remains. Photograph: Sally Mann/Gagosian Gallery 他・她・牠 的所有生命都到了哪裡?

 創作者中有些人留下了歌,有些人留下了影像或是自己的身影;但若是一般人如我,我們可能得非常用力地找尋那些它存在過的蛛絲馬跡,留下多少遺產都無法形塑逝者的模樣(除非它被印在鈔票上?),那些過往無聊的日常細碎一下子變得格外珍貴—— 那些穿過的醜衣服、曾經寫下的文字、說過的無聊笑話、自創的人生哲學、討厭的菸味和常喝的酒或是握著你的那隻手。 photo credit:古屋誠一 , Seiichi Furuya 《Mémoires .1984-1987 》- 古屋誠一 , Seiichi Furuya 在感性層面,逝者的生命都分散到了留下來的人的情感中,並寄情於某一項事物;古屋誠一在太太過世後反覆地展覽和重新編輯過往照片的攝影集發行,不知道是否有人批評他販賣傷痛? 但我寧願相信是個反覆確認過去存在的行為。 膠店長之前寫古屋誠一的時候寫了一句話「進入古屋的照片仿佛自己又失戀了一次」,就是種情感上的代入,沒有交集的生命之間因此產生關聯,而某些逝去的卻在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延續了下去。 

 王家衛 -《一代宗師》 宮二 & 葉問 最後想到一句 王家衛導演的《一代宗師》裡宮二所說的:「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送給那些失去的,有一天會再遇見的,用不同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