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8的文章

2018 高雄攝影節|目圍首次攝影書體驗展

寫這篇文章的同時,2018 年第一屆高雄攝影節還正熱烈進行中。 在高雄攝影節開幕第一個週末快閃 2 天的 Young Photo 新銳攝影師及相關影像廠商攤位區,目圍體驗了第一次和朋友們的店外接觸,我們實驗性的攝影書體驗展也獲得許多朋友的喜愛,真心感謝參與其中的大家。 寫這篇文章是希望在分享活動照片的同時,闡述一下決定做這個體驗展的想法給有興趣的朋友知道,希望有疑惑的人可以了解;另外還能把一些心得和最初沒注意到的盲點分享給大家。 店長介紹攤位的書籍 攝影書體驗展實況 膠店長的 Q&A 時間 體驗活動有讓大家書寫意見的便利貼,蒐集到各式各樣的意見(還有看不懂的文字XD),在短短 2 天活動結束後,因為有它們,讓我們的歡樂能夠延長,也讓我們更樂觀地去正視待改進的細節部分。 大家寫給我們的便利貼,是我們的寶貝 畫面下方 3 張留言解讀困難,拜託網路大神解答~ 拜偷拜偷 至於整個書展呈現方式的說明,現在一層一層用 Q&A 來說明。 Q1. 為什麼要把書包起來? A1:過去我們買攝影書的經驗是「書封著看不到內容」,所以得靠封面的影像、設計及文字敘述來推測內容,但買回家常常內容和自己想像的不同;不是內容不好,而是「和最初的想像無法配合」,這往往使人喪氣。 所以我們想嘗試減少書本外貌給人的先入為主想法,才決定將原本封面包起來,讓好奇的人翻開書,進而「直接接觸內容的影像」。 這個做法是否成功比較難量化評估,然而收獲是我們意外發現了,觀者是遠比料想的要更容易受封面影響。 舉例來說,地圖上的國家或地區名字是我們看得懂的中文字,有發現標有「合肥」的書相對於標有「德國」的書,就不會是多數人首選;另一個問題是,這個做法讓某些觀者誤以為書的內容和封面這個地區有關係。 這是我們想法中的盲點之一。 想法總需經過實驗驗證才能進步 Q2. 包書就包書,為什麼用地圖包書呢?(現場還用ㄎㄧㄤ ㄎㄧㄤ的 google 地標模型?) A2: 一開始的想法是,我們發現在台灣普遍沒有「閱讀影像」的習慣,常是眼睛一閃即過,只看圖片吸睛與否(所以不少書常選最吸睛的一張影像當封面,卻可能造成觀者對內容錯誤的想像)。 因此我們想推廣閱讀影像的風氣,培養去感受影像傳遞訊息的習慣,

二手攝影書籍・收購&寄售 |目圍書店 Orbital Books

『曾經屬於你的一本書,可以改變某個人的世界。』 書櫃裡是否有些書好久沒翻開它了呢?不如替它們找個新主人繼續它們的新生活吧! 收購項目 :「攝影集、攝影MOOK、攝影理論或論述類書籍、影像設計類」 不收購 :「具時效性的器材測試類雜誌、非影像設計類( 但 老闆喜歡的話可收  XD )」

愛EYE 音樂|當 O'Keeffe 遇上 O'Keeffe

最近從一直有在關注的DJ 林貓王的臉書專頁 上看到,蘇格蘭樂團 Camera Obscura 的主唱 Tracyanne 和新夥伴 Danny 合作推出新專輯,其中的一首歌馬上吸引了我的注意,不是因為旋律,而是歌名—— 《O'Keeffe》。 它馬上讓我想到了美國藝術家 Georgia O’Keeffe,而歌詞內容的確是發想自她的故事,讓我們來看看吧。 TRACYANNE & DANNY, by Tracyanne & Danny 1915 年左右,當時 O’Keeffe 28歲,她的炭筆抽象畫在因緣際會下吸引了Alfred Stieglitz 的注意,當時Stieglitz 已是知名攝影師兼紐約藝廊 291 Gallery 的主人,他被 O'Keeffe 的作品吸引,並開始在自己的藝廊展出她的畫作。 Georgia O’Keeffe, Drawing Xlll, 1915. Charcoal on paper. 1916 年曾於 291 Gallery 展出 其後 Stieglitz 開始以 O'Keeffe 為模特拍攝肖像照,在1918 ~1937 年間,大約拍攝了300多幅的作品,要知道那個時代相片拍攝困難,在當時這是十分龐大的數量。 而在 Stieglitz 組織她的展覽及操作作品的販售下,O'Keeffe 的作品越來越為人所知,在藝術界蓬勃發展。 而同樣是對藝術充滿熱情的兩人,關係也越趨密切。 Georgia O’Keeffe, 1918. Photo by Alfred Stieglitz. Image via site.6park.com Georgia O’Keeffe, 1918, Photo by Alfred Stieglitz Georgia O'Keeffe - Hands and Thimble, 1919, Photo by Alfred Stieglitz Georgia O'Keeffe , 1923, Photo by Alfred Stieglitz Stieglitz 和第一任妻子 Emmeline的關係本就緊繃,彼此的社交圈並無交集,他們於 1924 年離婚。 而之後 O

愛EYE 言攝|柔美卻冷冽・剛硬而溫柔

最近在建檔書籍的時候,寫到了Jacob Aue Sobol 的作品有高反差的個性卻透出溫柔視線,也寫到藤代冥砂雖然拍攝柔美女性裸體但卻有冷峻目光,兩者都是在風格中藏有不同層次,但只用文字形容不知道大家體會如何,突發奇想地將它們組合排列,覺得會是個有趣的觀看方式,我們直接從畫面來體驗看看。 兩組均為黑白照,剛好除去的顏色過多的資訊干擾,兩者直觀的視覺風格明顯出現區別——藤代的風格為較低對比,階調柔和;Jacob Aue Sobol 則是高反差的黑白分明,有較粗的粒子。但視線的冷冽或溫柔感就很難明確的解釋了,比較直接的說就是「 想像是你正在拍攝這個畫面 」也就是透過攝影師的眼睛看這個「場景」,而不是看這張「照片」,講得有些抽象,但這是目前我認為最容易理解的說法了,我試著透過一組一組的對照來測試我的看法。 當我想像我在拍攝左邊這張照片,會有種想要更接近,但卻克制自己保持距離的感受;而右邊這張照片則是感受到我被這個環境氛圍包圍。 影響感受的除了對比、粒子,還加上人物的姿態、表情、場景甚至攝影師下意識加入畫面的符號⋯⋯等等的複雜因素,綜合在一起產生的感受。 窗外日文「日本放送」(廣播電台名)/ 床邊的愛心符號 表情誘惑卻難以靠近/近在眼前,甚至肢體觸碰在一起 如果難以想像,可以試試透過相機觀看照片的方式,或是手機也可以,用照相模式,讓自己處在一個「似乎在拍照」的狀態,感受觀景窗或拍攝螢幕上那個世界,這幅影像就比較不像是一個片面的照片,而更像是你身處的場域。 就我自己的測試上,可以感覺出不同的感受,頗有值得玩味的樂趣。 用這樣的方式看兩位截然不同的攝影師作品,不知道你是否也看出了你自己的感想? 你喜歡哪一位的風格呢? 真希望能跟你們一起面對面討論分享啊。

愛EYE 目圍|哪有人剛開店就在寫心得

目圍書店開到現在半年,膠問我想不想寫一些感想。 我剛聽到的時候其實沒什麼立即的想法,但晚上靜下來後,一動手起來沒想到還是有蠻多廢話的。 「 還是剛會坐,正在學爬的嬰兒啊 」應該是能反映我心情最貼切的一句話了。 我們對於一切都在學習,無論環境的營造跟保持、怎麼選書跟進書,都是全新的體驗,有太多細節要摸索,也有太多問題要克服,但也都還不是問題。 最難過是明明有想做的事,但現在卻還做不到那種不甘心 —— 「明明有想進的書但聯絡出版社卻得不到回音」、「遇到國外的朋友想買台灣攝影師寄售的書,但礙於運費無法讓他們用合理價格拿到」...等等的狀況。 不過偶爾遇到願意聽你說一堆話、還跟你討論甚至覺得很有收穫的人,真的超級開心! 目圍尚未出生時的討論 希望在未來我們能把遇到的問題一一解決,把好書帶進來台灣介紹給客人們,也把台灣的作品帶出去給其他地方的人,是否定了太遠大的目標,哈哈。 另外也希望我們能繼續保持這種像外行人一般的感受,保持這樣的姿態,不要跟大家離得太遠;期待能讓目圍書店更貼近所有人,成為無論是攝影專家或平常沒特別關注攝影的人,都能找到樂趣的地方。 陸續增加的獨立出版作品們 就跟許多個人經營的小店家一樣,我們希望賣出去的永遠不會只有商品本身,而是希望買的人,能在這些書本上得到金錢無法衡量的價值,可能是從書本身,或從作者的概念,抑或是這間店或店長傳達給你的想法或經驗。 《為何是植物圖鑑》,對我看事情的態度影響很多的一本書 就像正在學爬的嬰兒,我們現在對一切都覺得新奇而有趣,在探索的過程中得到更多收穫,甚至人生的啟發,希望你們也能在攝影上感受到這樣的體驗。 得到大家好多幫助,真的感恩 太多人要感謝,無法全部附上,甚至有些還沒搜集到照片XD

愛EYE 目圍|我拍你看・你拍我洗

這個不定時的活動,或是說刊載,一切開始於店長的突發奇想。 開店前,往廁所的沿途我們花了一點時間佈置,東貼西貼,覺得成果蠻有趣的,希望提供相機,讓覺得有趣的客人可以在店裡拍照,又想把相機放在能讓人覺得不被打擾的私密空間,所以相機現在住在廁所裡。 但或許因為這樣,大家都在廁所裡拍(笑) 店裡的書會不定期更新,佈置擺設也會時常更換,大家可以把相機拿出來外面拍,也可以趁店長在導覽的時候拍店長唷。 照片裡有些朋友很放得開,很生猛,也不缺害羞的可愛客人們,不管怎麼樣的照片,每次看到都覺得很開心; 在拍攝與被拍之間,都是在這個地點所產生的連結,這些片刻的紀錄,是關於店的,也是關於你們的。 只要可以繼續,這個活動就會一直持續下去。 不管到哪裡,未來它們將成為屬於你我的回憶。 來店裡記得要拍張照蛤~

愛EYE 目圍|享受書店空間的方式

目圍受到了許多朋友的喜愛及推薦,身為一間專門提供攝影書這樣小眾主題的書店,我們衷心感謝。 現在網路資訊那麼多,還沒來過的人,心中難免會有疑惑,我要看的書網路都查得到,我為什麼要去店裡? 就算我有想去店裡的念頭,但卻不清楚去到書店可以做什麼耶。 其實,如何利用目圍,有些不一樣的選擇: 1.『 單純購書空間 』 你可以像到一般店家一樣,抱著純粹購物的念頭輕鬆踏入目圍。 可能你看到網站上介紹的新書想直接來買,或是你想看看書本人究竟長什麼樣子再決定,重要的是,你看得到作品的「全貌」—— 網路的幾張照片資訊就像幾秒的歌曲試聽,而攝影書本身,則是一張有完整概念的專輯。 除了自己看之外,對書有任何疑問或需要介紹都可當場詢問店長。 另外,店內寄售的獨立出版書非常多樣,喜歡獨立創作者的朋友不要錯過。 目圍所有販售書籍,包含寄售書籍都提供樣本可翻閱,這樣做當然提高許多成本,但比起單純販售書籍,「介紹給你真正適合你的書,讓你買到真正喜歡的書」,才是我們最重視的想法,就像介紹新朋友給你認識一樣。 2.『 享受內閱的藏書 』 目圍最特別的部分,就是有老闆的蒐藏書籍可以翻閱了。 有新書也有古本,有平價的,也有珍本。 身為喜愛攝影書的一員,以往逛書店常有種攝影書不夠豐富又不能爽快翻看的遺憾,在目圍希望讓大家可以不再失落,能好好享受那種爽快的感覺。 當然,沒有人可以擁有所有的書籍,數量並不代表一切,許多愛好者也有龐大的藏書,但這樣就不適合來嗎? 當然不是囉,因為,品味書店的選擇也是一項樂趣;想必看的人會浮現各種念頭 —— 「這裡居然有這種書!」、「這個我也有誒 」、「 到底為什麼這幾店會買這種書啊?」、「不同攝影師拍同樣主題居然看起來可以那麼不一樣!」、「 到底這在拍什麼啊?(這時後就可以cue 店長啦)」 體驗不同攝影師的各種觀看,就算有些看不明白也是一種有趣,因為影像是要用感受的嘛,本就沒有所謂對錯,彼此分享觀點,互相學習,你們其實都是目圍的老師。  3. 『 單純體驗放鬆的空間 』 這樣選擇的朋友,相對上沒有那麼多,但如果你是喜歡被書籍環繞氛圍的人,又同時喜歡攝影,這空間絕對有一種獨特的魅力。 看過有朋友在這裡處理手邊的工作,休息時隨手翻開一本攝影書,逃離現實壓力,充完電再繼續;有人跟朋友結伴來,邊聊天、邊翻書、聊

愛EYE 目圍|為什麼會有目圍?

店內藏書一角 擁有一間書店,應該是很多人都有過的夢想,但是基於現實考量,實現的人不多,而且現在是實體書店一間接著一間結束營運的時代。 因此開店後,店長最常聽到的問題第一名,就是:為什麼你要開一家書店啊? 而且居然還是攝影書店? 在這邊聊一聊緣由,希望可以解答大家的疑惑。 還未開店營業前的清點準備 相信喜歡攝影的朋友,應該都有類似經驗,在台灣,要找攝影相關的書,其實沒有太多的選擇,除了大型連鎖書店之外,只有網路書店。 而且通常攝影書單價都不低,加上都是封裝起來,只能看封面想像,無法好好地翻閱內容;上網查詢相關資訊時,出現的幾乎都是片段的介紹(少數查得到書籍內容的影片,但願意這樣做的人不多)。 最失望的是,好不容易決定買書了,回家拆開後,發現自己只喜歡其中幾張照片,或整體的呈現跟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 簡單的說,就是「 沒有可以輕鬆接觸攝影書籍的環境 」。 因此,目圍的中心思想跟信念,就是 分享。 『 讓攝影更貼近大家 』 攝影書本身,就是一件攝影師與設計者共同完成的作品。 大量的圖像印刷讓成本比一般文字書籍高出很多,相對售價也較高,對大多數沒有習慣買攝影書籍的人來說,攝影書就是「昂貴」的「非必需品」。 所以大家不太願意出手買書。 但在目圍書店裡,凡是有在販售的書籍,都有可以隨意翻閱的樣書,讓大家在還沒買之前,就可以盡情翻閱內容,看過了,真的喜歡再買! 目圍販售書籍 樣書都可以自由翻閱 而且書是出版品,銷售過了一個期限之後,暢銷的已賣光,滯銷的會被銷毀, 除非再版,否則大家很難再看到它。 所以我們提供付費內閱,用合理的價格,就可以自由觀看我們收藏的書籍;我們也在可以負擔的範圍內,盡力做出讓大家可以舒服看書的空間。 也歡迎有廣為蒐藏攝影書籍的朋友們贊助我們喔(笑)! 內閱風景 內閱風景 店內有提供底片機讓客人在店內隨意拍照,並分享在網路上 希望大家會喜歡,歡迎大家輕鬆來目圍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