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8 高雄攝影節|目圍首次攝影書體驗展

寫這篇文章的同時,2018 年第一屆高雄攝影節還正熱烈進行中。 在高雄攝影節開幕第一個週末快閃 2 天的 Young Photo 新銳攝影師及相關影像廠商攤位區,目圍體驗了第一次和朋友們的店外接觸,我們實驗性的攝影書體驗展也獲得許多朋友的喜愛,真心感謝參與其中的大家。

寫這篇文章是希望在分享活動照片的同時,闡述一下決定做這個體驗展的想法給有興趣的朋友知道,希望有疑惑的人可以了解;另外還能把一些心得和最初沒注意到的盲點分享給大家。
店長介紹攤位的書籍

攝影書體驗展實況

膠店長的 Q&A 時間

體驗活動有讓大家書寫意見的便利貼,蒐集到各式各樣的意見(還有看不懂的文字XD),在短短 2 天活動結束後,因為有它們,讓我們的歡樂能夠延長,也讓我們更樂觀地去正視待改進的細節部分。
大家寫給我們的便利貼,是我們的寶貝



畫面下方 3 張留言解讀困難,拜託網路大神解答~ 拜偷拜偷

至於整個書展呈現方式的說明,現在一層一層用 Q&A 來說明。

Q1. 為什麼要把書包起來?

A1:過去我們買攝影書的經驗是「書封著看不到內容」,所以得靠封面的影像、設計及文字敘述來推測內容,但買回家常常內容和自己想像的不同;不是內容不好,而是「和最初的想像無法配合」,這往往使人喪氣。 所以我們想嘗試減少書本外貌給人的先入為主想法,才決定將原本封面包起來,讓好奇的人翻開書,進而「直接接觸內容的影像」。

這個做法是否成功比較難量化評估,然而收獲是我們意外發現了,觀者是遠比料想的要更容易受封面影響。 舉例來說,地圖上的國家或地區名字是我們看得懂的中文字,有發現標有「合肥」的書相對於標有「德國」的書,就不會是多數人首選;另一個問題是,這個做法讓某些觀者誤以為書的內容和封面這個地區有關係。 這是我們想法中的盲點之一。
想法總需經過實驗驗證才能進步

Q2. 包書就包書,為什麼用地圖包書呢?(現場還用ㄎㄧㄤ ㄎㄧㄤ的 google 地標模型?)

A2: 一開始的想法是,我們發現在台灣普遍沒有「閱讀影像」的習慣,常是眼睛一閃即過,只看圖片吸睛與否(所以不少書常選最吸睛的一張影像當封面,卻可能造成觀者對內容錯誤的想像)。

因此我們想推廣閱讀影像的風氣,培養去感受影像傳遞訊息的習慣,這是一條漫漫長路,希望在這條路上目圍可以跟大家一起成長,能夠讓有興趣卻找不到方向的人像開導航一般,根據地圖朝目標前進,所以選用地圖當包書材料,還做了ㄎㄧㄤㄎㄧㄤ的路標(笑)。

而地圖顯示的地區則是選用作者出生地,是希望原本就知道這本書的人看了,能夠發現這個小小彩蛋,現場還真的有一些人發現,但就如第一點提到的,我們卻沒有預料到地圖會造成的誤解,讓它成了小小炸彈,不過卻是寶貴的經驗。
撤展時的 Selfie


Q3. 為什麼會想用音樂去結合觀看攝影書呢?

A3:跟第二點回答有些關係,既然不習慣「閱讀影像」,要怎麼讓大家更容易進入狀況呢?不如找個大家習慣的元素當媒介吧! 而音樂就是一個最完美的元素,就像電影需要配樂一樣,何不試試幫攝影書搭配音樂呢? 所以就開始了我們的選歌地獄(笑)。 雖然花了很多時間跟腦力,但得到很多正面回應真的非常開心。

然而音樂的感染力強,它就像雙面刃(不是雙面膠XD),搭得好彼此相輔相成,萬一搭配的不好反而讓人不知所措,成為誤導觀者的幫凶,所以這樣的模式在事前準備上真的不得不謹慎。 未來希望能有機會跟一些音樂人合作,讓這樣的體驗模式更趨完整。
幸運得到親切的馬修連恩專業建議


Q4. 為什麼沒有展覽主題呢?

A4:選書看似沒有固定的主題,但其實還是有個脈絡。 這些書都是我們認為有「將觀者帶到脫離現實的世界」這樣的力量才選入。

但最後考量到這次是以攤位的模式參加,是個實驗性質的推廣活動,而且只有短短 2 天,用單純的攝影書體驗為名,對預期佔多數比例的過路人來說比較沒有距離感,所以拿掉原來取的名字,我們自己也覺得平易近人了許多。


Q5. 這次活動有什麼遺憾嗎?

A5:沒有遺憾,只可惜時間太短,能夠看見的朋友沒有那麼多。 但我們看見更多更多進步的空間,諸如跟單位的溝通、活動企劃、執行、動線⋯⋯等等,全都是未來做相關活動的實用經驗。

就像現在 Android 需要專用耳機插頭這樣的小事,我們也是現在才知道(糗糗的)。
 
感謝那些願意點出我們不周到之處的朋友:)
 
之後目圍書店將陸續策劃不同的活動或在不同地方舉辦類似的攝影書體驗展,屆時歡迎對影像有熱誠的朋友踴躍參與及分享,也歡迎用各種形式一起加入探索書籍及影像的行列,不管身為創作者、書店、策展人、網路媒體甚至購買者都是其中的一份子,讓我們一起在這個影像爆炸的時代找到自己的路。
感謝安安幫我們在攤位現場拍照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愛EYE 言攝|從「私寫真」窺望攝影家的攝影觀

照片提供:林貝柔 文字: 林貝柔 /  閱讀書目: 《私寫真論》-  飯澤耕太郎  

二手攝影書籍・收購&寄售 |目圍書店 Orbital Books

『曾經屬於你的一本書,可以改變某個人的世界。』 書櫃裡是否有些書好久沒翻開它了呢?不如替它們找個新主人繼續它們的新生活吧! 收購項目 :「攝影集、攝影MOOK、攝影理論或論述類書籍、影像設計類」 不收購 :「具時效性的器材測試類雜誌、非影像設計類( 但 老闆喜歡的話可收  XD )」

林予晞 × 目圍|《雙木林攝影展》系列選書之一・初識漫談

這次林予晞以攝影師身份在身為攝影書店的目圍辦展覽,大家都非常期待,我們也不例外,聚焦在展覽的同時,目圍書店趁著展期也推出內閱選書活動,我們問了予晞一些無關展覽 而是跟她自己有關 的 問題 , 並針對她的回答來選書,以「書」作為我們的回應。 很感謝予晞在行程繁忙時,還是貼心抽空回覆我們,希望喜歡她的朋友們除了可以來目圍看林予晞的作品,也能知道林予晞 在2020這一年 喜歡些什麼,又在注視著什麼樣的議題。 我們雖然沒有時間和她暢談,但我們藉由每週選出的幾本攝影書來和她對話,同時將這些書推薦給你們。 林予晞,  Photo: 店長 雙面膠 如大家所熟知的,予晞身兼多職,在各領域均有涉獵,在成為演員之前幾年的空服員經歷,增加看見世界各地的機會,無形中也增加了視野及想法的廣度;在離開航空業後,予晞開始了戲劇圈的工作,並一路從幕後走到幕前發光發熱,更擴展了觸角拍攝了許多MV、演唱會攝影甚至專欄寫作,也在許多時候提出自己深切的思考以及想法。 予晞這段多采多姿的工作經歷,其中一些元素讓我想到了兩位風格迥異的攝影師—— 在本彌生 & Cindy Sherman。 日本攝影師 在本彌生和予晞同樣曾任空服員,而她竟然是在乘客的建議下,開始了她的攝影之路,首本攝影集是她多年來旅行世界各地所拍的照片編集。 《わたしの獣たち》 (意:我的野獸)書中呈現的,是她多年來在各個國家拍下的照片。 在感受到完美時按下快門,但被拍攝的人事物,絲毫不在意自己是不是完美,只是無意識地散發出光芒,「就像野獸一樣」,她說。 原始的生命力,發出微微的光芒—— 這就是她的野獸。 Cindy Sherman 則是以自拍系列作品聞名,當看見本職為演員身份的予晞和攝影師這個稱謂結合的時後, Cindy Sherman 這個攝影師就浮現我的腦海,她雖不是演員,但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她不只是導演、編劇、造型、妝髮更是演出的主角,演繹出各種不同的樣貌,誇張又戲劇性地呈現出刻意保留的瑕疵,對那些符合社會大眾期待的美好形象提出指控,大吼「 你們不過是虛偽的角色扮演!」 Cindy Sherman眾多以自身女性形象出發,充滿諷刺意味的作品,讓她成為20世紀中最具影響力的攝影師之一。 她雖沒有自喻為女性主義者,卻常被女性主義評論者視為重要的藝術代表。 Cindy Sherman  Cindy She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