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音樂帶我看見無數風景又或是體現人世間的情感百態,把我的心塞得好滿,那攝影就是表達我所體會一切、釋放能量的方式。」
Ruby Lai 賴鈺嬿,一位音樂出身的創作者,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主修聲樂,創作靈感來自音樂與生命經驗,認為無論是攝影或是音樂,都是一種美好的說話方式。 近年專職攝影工作與個人影像創作,系列作品曾入選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
![]() |
SKMPHOTO得獎作品 |感官漫遊 Sensory Wanderings 影像提供:賴鈺嬿 |
![]() |
SKMPHOTO得獎作品 |感官漫遊 Sensory Wanderings 影像提供:賴鈺嬿 |
從小學習音樂一路念到音樂研究所,畢業後做著攝影工作與影像創作,Ruby 最常面對的並非讚美,而是人們對這樣看似所學非所用狀況的困惑甚至質疑 ——「妳怎麼跨這麼遠?」、「音樂跟攝影到底有什麼關係?」或是「蛤~音樂就這樣放著很可惜耶!」
![]() |
影像提供:賴鈺嬿 |
![]() |
在物件與自然光的互動中觀察光、影、顏色的韻律與對話 影像提供:賴鈺嬿 |
失去了聲音,她只能在腦中唱歌,自己跟自己對話,而原本唱歌時集中在詮釋樂曲的注意力這時轉向了,她開始專注於這些樂曲作品中的視覺意象—— 歌中的詩詞是否能夠圖像化? 這段旋律是什麼形狀? 這些聲音又會是什麼顏色呢? 在沒有聲音的這段時間,她開始試著用影像唱出心中的情緒。
幾年間,經歷過許多的攝影課程,從不同老師的引導中習得的體會,透過一次又一次在午后陽光下的實驗,Ruby 嘗試各種的光影互動,不同顏色和質地物體之間的對談,讓她從一位女高音演唱他人樂曲的「詮釋者」角色,轉化成為製作屬於自己影像的「創作者」。
![]() |
觀看的實驗 _ 影像提供:賴鈺嬿 |
![]() |
觀看的實驗 _ 影像提供:賴鈺嬿 |
除了持續不斷的光影實驗及創作外,她拍攝的樂團形象照甚至與商品的拍攝合作,都巧妙地將她的視覺語彙揉和其中。
![]() |
什物 A Kind of Cafe × 賴鈺嬿 Ruby Lai 影像提供:賴鈺嬿 |
![]() |
藍眼淚 Blue Tears Band × 賴鈺嬿 Ruby Lai 影像提供:賴鈺嬿 |
對於學習聲樂的過程,Ruby 雀躍地想和大家分享。 她認為學習聲樂這件事情是非常划算的,因為在演唱聲樂作品的過程中除了可以領受音樂的洗禮,歌曲中隱藏的文學故事更是另一扇打開感官的大門;口中演繹的歌曲寫著花朵在歌唱,腦中便浮現花海在豔陽下綻放的景象;化身劇中角色輕唱著化不開的憂傷時,彷彿自己就坐在幽暗的房間裡,讓窗外的光照著淚痕未乾的臉。
無論是藝術歌曲的詩詞,或是歌劇人物的喜怒哀愁,為了磨練演唱技巧,歌者千百遍的反覆練習,漸漸地將那些情感一字一句的唱進心裡,安放在靈魂的抽屜。 而她則在影像創作的時候再將這些抽屜一個一個地打開,輕輕揀出那些閃耀的歌。
相信在未來,我們將看見更多她所唱過的歌。
賴鈺嬿 個人影像創作網站: YU-YEN LAI
Instagram: @rubyfiber_no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