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8的文章

2018 高雄攝影節|目圍首次攝影書體驗展

寫這篇文章的同時,2018 年第一屆高雄攝影節還正熱烈進行中。 在高雄攝影節開幕第一個週末快閃 2 天的 Young Photo 新銳攝影師及相關影像廠商攤位區,目圍體驗了第一次和朋友們的店外接觸,我們實驗性的攝影書體驗展也獲得許多朋友的喜愛,真心感謝參與其中的大家。 寫這篇文章是希望在分享活動照片的同時,闡述一下決定做這個體驗展的想法給有興趣的朋友知道,希望有疑惑的人可以了解;另外還能把一些心得和最初沒注意到的盲點分享給大家。 店長介紹攤位的書籍 攝影書體驗展實況 膠店長的 Q&A 時間 體驗活動有讓大家書寫意見的便利貼,蒐集到各式各樣的意見(還有看不懂的文字XD),在短短 2 天活動結束後,因為有它們,讓我們的歡樂能夠延長,也讓我們更樂觀地去正視待改進的細節部分。 大家寫給我們的便利貼,是我們的寶貝 畫面下方 3 張留言解讀困難,拜託網路大神解答~ 拜偷拜偷 至於整個書展呈現方式的說明,現在一層一層用 Q&A 來說明。 Q1. 為什麼要把書包起來? A1:過去我們買攝影書的經驗是「書封著看不到內容」,所以得靠封面的影像、設計及文字敘述來推測內容,但買回家常常內容和自己想像的不同;不是內容不好,而是「和最初的想像無法配合」,這往往使人喪氣。 所以我們想嘗試減少書本外貌給人的先入為主想法,才決定將原本封面包起來,讓好奇的人翻開書,進而「直接接觸內容的影像」。 這個做法是否成功比較難量化評估,然而收獲是我們意外發現了,觀者是遠比料想的要更容易受封面影響。 舉例來說,地圖上的國家或地區名字是我們看得懂的中文字,有發現標有「合肥」的書相對於標有「德國」的書,就不會是多數人首選;另一個問題是,這個做法讓某些觀者誤以為書的內容和封面這個地區有關係。 這是我們想法中的盲點之一。 想法總需經過實驗驗證才能進步 Q2. 包書就包書,為什麼用地圖包書呢?(現場還用ㄎㄧㄤ ㄎㄧㄤ的 google 地標模型?) A2: 一開始的想法是,我們發現在台灣普遍沒有「閱讀影像」的習慣,常是眼睛一閃即過,只看圖片吸睛與否(所以不少書常選最吸睛的一張影像當封面,卻可能造成觀者對內容錯誤的想像)。 因此我們想推廣閱讀影像的風氣,培養去感受影像傳遞訊息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