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位當紅演員,予晞工作繁忙大家都可以想像的到,但在繁忙的同時仍能持續不斷地發展自己對攝影的興趣,甚至出書辦展覽可就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事了,除了堅持以外更需對攝影有過人的熱情才有可能辦到。 這樣熱愛及投入攝影的予晞當然也有自己關注的攝影師們,今天我們就從中選出4位來介紹給大家,希望你也會喜歡。
![]() |
照片提供:林予晞 |
![]() |
Isamu Shimizu 清水勇, Photo: Daido Moriyama 森山大道 |
![]() |
Isamu Shimizu 清水勇, Photo: Daido Moriyama 森山大道 |
森山大道鏡頭下的清水勇先生,看起來是如此地「難得平凡」,就如你我一樣,很難感受到他先天身體上的不同之處。是否這就是因為拍攝者森山大道眼中的清水勇先生,就是這個樣子呢?
另一位予晞喜歡的日本攝影師是川內倫子,她的影像和森山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氛圍—— 清新的色調,低反差低飽和的典型日式攝影風格,受到許多人的喜愛。 然而只有當你將她的作品集一頁一頁展開,才能看見它真正精彩之處,影像經過細膩巧妙的編排,彷彿用無聲的話語訴說著生命中的光與闇、美或失落,體現了日式美學中的「侘寂」之美(Wabi-Sabi),而她的《Illuminance》就是她的集大成之作。
![]() |
Photo: rinko kawauchi 川內倫子 |
![]() |
Photo: rinko kawauchi 川內倫子 |
![]() |
Photo: rinko kawauchi 川內倫子 |
她也曾擔任電影的劇照師,拍攝是枝裕和導演2004年的電影《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劇照,這部電影的劇情搭配上她的風格是在合適不過了,當初看完電影查到劇照師是川內倫子的時候全身起雞皮疙瘩的身體記憶還很清晰。
在本次展覽中,予晞有一部份的作品是拍攝路邊的植物,她在講座分享過,在路邊看到它們的時候,因為希望為它們做些什麼,所以按下快門留住了它們的身影。 當時聽完這段分享,我們推薦給予晞一位攝影師並讓她留下深刻印象,就是這位Karl Blossfeldt,他以植物攝影聞名,使用微距放大了植物的某些特徵,當這些微小難辨之處放大成了主體,加上黑白顯影候它們的表面呈現出的異樣質感,這些植物一下子成為了抽象的型態,以不同於以往的存在感被流傳下來。
![]() |
Masterworks - Karl Blossfeldt |
如果說那些植物是為了「被拍下」而存在,那 Vivian Maier的人生意義是否可以開玩笑地說是為了「被發現」呢?
Vivian Maier 一生不想被關注,在保姆工作之餘默默拍著自己感興趣的人事物,沒有想要和人分享的意思,是跟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作品卻在死後意外地被人發現並公開,數量龐大又高質量的街頭影像記錄下了50~70年代城市中人們的面貌,她也因而聲名大噪,這段故事被拍成了記錄片《尋秘街拍客》,也是予晞喜愛的記錄片之一。
身為公眾人物,知名度雖然是必需品卻也是一種負累,不知道予晞是否會有點羨慕Vivian Maier在世時四處拍照沒人時刻關注的那種平凡自由呢?
![]() |
Vivian Maier 的自拍 |
有些人說「攝影師不就是按按快門而已!」,但是仔細想一下,真有那麼容易嗎? 單單從這四位攝影師的作品,我們就可以看出彼此之間截然不同的風格;拍攝這個動作的確只是動動手指,但在那隻手按下快門之前,要先建立的其實是自我的意識。
我們在創作或學習的歷程中,總是會從仿效開始,把自己喜愛的作品當作模板,並從臨摹中找出自己創作的韻律,這是完全合理而且正常的。 而看了這幾位攝影師的作品,從這些予晞曾駐足的畫面中,各位是否也有發現屬於自己的靈光一閃呢?
文字/選書:哲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