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林予晞 × 目圍|《雙木林攝影展》系列選書之三・沒有解答的問題


予晞相當受到大家的喜愛,除了亮眼的外型外,更多是因為她散發出來的知性光芒,才讓人如此著迷。 除了之前提過的興趣外,
閒暇時她也喜愛閱讀—— Patricia Highsmith 的《鹽的代價》、蘇‧湯普金的《當代占星研究》甚至馬克思的資本論相關書籍都有涉獵,我們不難看出,平時她是多麼熱衷於閱讀以及思考這件事情。

照片提供:林予晞

就像她前陣子提出想成立「女子攝影私塾」,就是因為覺得女性從古早時候以來在社會上就常常受到傳統的枷鎖束縛,在專業職能的學習經驗上常處於弱勢的緣故。身為女人就該順從他人話語處事? 而女性就只能有一種樣子嗎?

率先掙脫枷鎖的,是這位美國的健美運動員— Lisa Lyon,她出生於1953年,被視為健美運動先驅之一,在1980年代,由知名攝影師Robert Mapplethorpe替她拍攝《Lady, Lisa Lyon》系列照片,影像中的她,堅毅的眼神及表情,那精心雕琢過的肌肉線條優雅又充滿了力量,彷彿大理石雕像般細緻古典的美感,自信地宣示了女人擁有更多的可能。 一直到2020年的現在,世人的眼光或許還未完全追上這條美感之路呢?  

Lisa Lyon, Photo: Robert Mapplethorpe

Lisa Lyon, Photo: Robert Mapplethorpe

Lisa Lyon, Photo: Robert Mapplethorpe

近年來的健身風氣盛行,女性擁有的肌肉線條美感已逐漸被大眾接受,由此可知,雖然非常緩慢,但人是會持續變動和成長的;理所當然地,隨著每個人在不同時期的轉變,喜歡的事物、看事情的角度及關注的議題每個時期也不會完全一樣。

為了更貼近此刻的予晞,我們進一步詢問了她最近在思考的事以及關注些什麼議題,她的回覆非常的有深度,值得細細思考——

1. 什麼是「我們」與「他們」

字面上看來非常單純,「我們」象徵意義上擁有相同特性的群體,或是自己人概念上的彼此認同;而「他們」簡單的說,就是「我們以外的」群體。 最有意思的是,究竟這兩者間的界線要如何畫出來呢? 將這條認同與不認同的線延伸下去,幾乎可以套用到各項問題之上,可以是性別議題、族群議題或是政治議題,我將它解讀為關於平權的思考。

菱田雄介的 《border|korea》 就是呼應這個思考很貼切的範例。 他以朝鮮(北韓)及南韓人民的肖像為素材,用記錄的角度取代批判,兩相對照之下雖然可以看出不同的環境氛圍,但無論是南韓或朝鮮的畫面,都給人一樣平和的感受。 

我們與他們究竟是誰? 你有看見一樣的部分嗎? 或是兩者真的不一樣?

菱田雄介- 《border|korea》

朝鮮|南韓


朝鮮|南韓

2. 假想的共同體與敵人

人類社會中永遠不缺乏對立,沒有永遠的朋友,只要彼此利害關係不同,就可以成為敵人。 要說到歷史上最出名的反派角色,應該就是二戰時的德國納粹,至今不知道成了多少反派角色的靈感(Hail, HYDRA !),說是近乎所有人心中的共敵應該不為過吧。

看看這本Nein, Onkel -Snapshots from Another Front 1938-1945》(來自另一個前線的快照),它蒐集了大量二戰時的德軍前線照片,記錄下了二戰時「穿著靴子的惡魔」們在前線的各種模樣,這模樣是否符合你心中的惡魔形象?

Nein, Onkel -Snapshots from Another Front 1938-1945

Nein, Onkel -Snapshots from Another Front 1938-1945

Nein, Onkel -Snapshots from Another Front 1938-1945

Nein, Onkel -Snapshots from Another Front 1938-1945

3. 為何我們會將有害的食物視為treat,而遵循健康的美食卻會受到嘲笑或是覺得掃興?

關於這個問題,相信每個人一定都有自己的論述,這邊並沒有要鼓吹哪種飲食主義或介紹哪家美食餐廳,我們單純地讓知名馬格蘭通訊社 (Magnum)的攝影師 Martin Parr 用鏡頭帶你瞧一下甚麼是「真正的食物」。

© Martin Parr/Magnum Photos
《Real Food》一書蒐集了Martin Parr在世界各地拍攝的食物照片,有油香四溢的烤肉、澆滿番茄醬及芥末的熱狗、炸物、培根、飲料杯上滿出來的奶油,還有五彩繽紛的甜食及雪糕;誇張的構圖及鮮豔色調讓你的眼睛狠狠地飽食了一頓。

關於食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療癒食物也各不相同,不知道你看完後想吃的食物是什麼? 你口中正在咀嚼的是不是你心目中真正的食物呢?

說個題外話,除了詢問予晞關注的議題外,我們還有問她最近著迷的事物有哪些,結果予晞回答得超可愛:看紀錄片、科學健身還有如何讓自己由衷快樂的吃水煮蔬菜!」,這項飲食相關的議題想必就是她嚼著水煮蔬菜時思考的吧!

© Martin Parr/Magnum Photos
© Martin Parr/Magnum Photos
© Martin Parr/Magnum Photos
© Martin Parr/Magnum Photos


人類社會組成的世界很有趣,它不同於大自然界所構成的世界,充斥著許許多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很多都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需要創作,創作者靠著作品提出自己的疑惑,讓其他人正視這些沒有解答的問題;而我們需要的則是靠我們的獨立思考,走出自己選擇的那條路。

文字/選書:哲編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二手攝影書籍・收購&寄售 |目圍書店 Orbital Books

『曾經屬於你的一本書,可以改變某個人的世界。』 書櫃裡是否有些書好久沒翻開它了呢?不如替它們找個新主人繼續它們的新生活吧! 收購項目 :「攝影集、攝影MOOK、攝影理論或論述類書籍、影像設計類」 不收購 :「具時效性的器材測試類雜誌、非影像設計類( 但 老闆喜歡的話可收  XD )」

愛EYE 言攝|從「私寫真」窺望攝影家的攝影觀

照片提供:林貝柔 文字: 林貝柔 /  閱讀書目: 《私寫真論》-  飯澤耕太郎  

林予晞 × 目圍|《雙木林攝影展》系列選書之一・初識漫談

這次林予晞以攝影師身份在身為攝影書店的目圍辦展覽,大家都非常期待,我們也不例外,聚焦在展覽的同時,目圍書店趁著展期也推出內閱選書活動,我們問了予晞一些無關展覽 而是跟她自己有關 的 問題 , 並針對她的回答來選書,以「書」作為我們的回應。 很感謝予晞在行程繁忙時,還是貼心抽空回覆我們,希望喜歡她的朋友們除了可以來目圍看林予晞的作品,也能知道林予晞 在2020這一年 喜歡些什麼,又在注視著什麼樣的議題。 我們雖然沒有時間和她暢談,但我們藉由每週選出的幾本攝影書來和她對話,同時將這些書推薦給你們。 林予晞,  Photo: 店長 雙面膠 如大家所熟知的,予晞身兼多職,在各領域均有涉獵,在成為演員之前幾年的空服員經歷,增加看見世界各地的機會,無形中也增加了視野及想法的廣度;在離開航空業後,予晞開始了戲劇圈的工作,並一路從幕後走到幕前發光發熱,更擴展了觸角拍攝了許多MV、演唱會攝影甚至專欄寫作,也在許多時候提出自己深切的思考以及想法。 予晞這段多采多姿的工作經歷,其中一些元素讓我想到了兩位風格迥異的攝影師—— 在本彌生 & Cindy Sherman。 日本攝影師 在本彌生和予晞同樣曾任空服員,而她竟然是在乘客的建議下,開始了她的攝影之路,首本攝影集是她多年來旅行世界各地所拍的照片編集。 《わたしの獣たち》 (意:我的野獸)書中呈現的,是她多年來在各個國家拍下的照片。 在感受到完美時按下快門,但被拍攝的人事物,絲毫不在意自己是不是完美,只是無意識地散發出光芒,「就像野獸一樣」,她說。 原始的生命力,發出微微的光芒—— 這就是她的野獸。 Cindy Sherman 則是以自拍系列作品聞名,當看見本職為演員身份的予晞和攝影師這個稱謂結合的時後, Cindy Sherman 這個攝影師就浮現我的腦海,她雖不是演員,但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她不只是導演、編劇、造型、妝髮更是演出的主角,演繹出各種不同的樣貌,誇張又戲劇性地呈現出刻意保留的瑕疵,對那些符合社會大眾期待的美好形象提出指控,大吼「 你們不過是虛偽的角色扮演!」 Cindy Sherman眾多以自身女性形象出發,充滿諷刺意味的作品,讓她成為20世紀中最具影響力的攝影師之一。 她雖沒有自喻為女性主義者,卻常被女性主義評論者視為重要的藝術代表。 Cindy Sherman  Cindy She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