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愛EYE 人物|【中平卓馬 II:成為相機的男人】


1977年9月10日 晚上 ,他在一法國朋友的歡送晚宴後被發現不省人事,送醫救治。 從不省人事中醒來後,他記不得過去的事、認不得家人的樣子,甚至有些東西的名字都叫不出來。
        
Degree Zero - Yokohama(#74-764), 1997

在這樣的狀況下,他仍持續拍照的行為;不過此時的他,無論拍攝遠物或近物,完全只使用100mm 長鏡頭,而且作品全部是彩色照片。 正如他之前所宣告的全然捨棄過去的風格,呈現截然不同的面貌。


他病後發表的第一部作品,刊登於《朝日相機》1978年 12月號,在沖繩拍攝。有一張是以近似偷拍的方式,拍下自己的兒子與狗在海邊嬉戲的樣子。據說中平曾表示,讀者在下一期的雜誌全面的對這張照片予以否定,但他卻因此而知道,照片中的人是自己的兒子。(*註1)




中平在《為何是植物圖鑑》內有提到:「《挑釁》所追求的目標,其實是能夠獲得攝影者個人的聲音;即希望以個性化的圖像來挑戰立基於既存美學及價值觀而被 制度化 的視覺。(中略).......事實上透過《挑釁》所得到的唯一東西,也許就是發現這個時代難以攻克的多重構造。」意即,無論創新了什麼樣特殊的風格、使用多麼稀有的素材或是多麼炫麗的手法,當形成大家仿效的對象時,即被時代的浪潮吞沒。 因此他主張攝影即「紀錄」,此外無他。 力求將攝影師的個人予以抽離,這也可以解釋了為何他要將書名取為《為何是植物圖鑑》(*註2)。 而我們也能夠從他的影像中看出,他貫徹這個主張的決心。

Why an illustrated human-animal dictionary, 2004
From the series,
Why an Illustrated Yokohama Dictionary. 2005
即使刻意地壓抑個人想法,一個攝影師在拍了一卷、兩卷、甚至數十卷底片之後,那屬於個人的氣息往往會不小心流瀉出來。 相信對有在創作或拍照的人來說,可以理解要維持像中平卓馬這樣的拍攝狀態有多麼困難。

Documentary
病後的他,狀態根本無法像一般人一樣好好的在現實世界生活,或許在一些人眼中甚至會覺得他精神狀態有異常。 但這樣與現實脫離的狀態,使他更心無旁騖的全力從事攝影活動。 每天拍下讓他感到有興趣的照片,是他生命的體現與紀錄,雖說是記錄,但卻不是拍攝自己的照片,而是拍攝這個「世界」;對當時的他而言,拍照等於生命,所拍下的照片乃是用他的眼睛記錄下的生命的見證。

當時的他曾說道:「我只剩下攝影行為而已」。  一個只剩下攝影行為的軀殼,同時力求作品抽離個人的意識置入,無怪乎優人稱他作「成為相機的男人」,著實地用自己的生命去體現他心中純粹的攝影本質。
2004 年亦有以他為主題之電影《絕佳的風景・きわめてよいふうけい  》,當中擔任攝影的為Takashi Homma (新一代日本攝影師代表人物之一)。

中平卓馬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劇場充滿魅力。 而毫不遜色的,他對攝影的執著及洞見超越時代,就算在現在看來依舊前衛。 縱使他的作品現在也被納入所謂「藝術」的範疇,姑且不論最終是否會被時代吞沒,他那不斷推翻攝影及自我定見的精神卻將永遠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1: 因他拍下兒子照片的當時,對中平來說,這只是一張「男孩」的照片,但以作品形式發表後, 應是以批評者的角度認為,這是中平的私人生活照,認定中平違反自己「應將個人抽離」的言論而對照片加以否定;然而,這張照片卻因爲被他人否定使得照片對中平卓馬來說發生意義上的改變 —— 「男孩的照片」變成「兒子的照片」,就像是照片將他的自我跟記憶喚醒那樣的神奇。

*註2:為何是植物,而非動物或礦物? 在書中他解釋道:「 動物充滿了肉體的腥臭,而礦物一開始即誇示其彼岸的、非人間的堅牢本質。介於其間的,就是植物了。」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愛EYE 言攝|從「私寫真」窺望攝影家的攝影觀

照片提供:林貝柔 文字: 林貝柔 /  閱讀書目: 《私寫真論》-  飯澤耕太郎  

二手攝影書籍・收購&寄售 |目圍書店 Orbital Books

『曾經屬於你的一本書,可以改變某個人的世界。』 書櫃裡是否有些書好久沒翻開它了呢?不如替它們找個新主人繼續它們的新生活吧! 收購項目 :「攝影集、攝影MOOK、攝影理論或論述類書籍、影像設計類」 不收購 :「具時效性的器材測試類雜誌、非影像設計類( 但 老闆喜歡的話可收  XD )」

林予晞 × 目圍|《雙木林攝影展》系列選書之一・初識漫談

這次林予晞以攝影師身份在身為攝影書店的目圍辦展覽,大家都非常期待,我們也不例外,聚焦在展覽的同時,目圍書店趁著展期也推出內閱選書活動,我們問了予晞一些無關展覽 而是跟她自己有關 的 問題 , 並針對她的回答來選書,以「書」作為我們的回應。 很感謝予晞在行程繁忙時,還是貼心抽空回覆我們,希望喜歡她的朋友們除了可以來目圍看林予晞的作品,也能知道林予晞 在2020這一年 喜歡些什麼,又在注視著什麼樣的議題。 我們雖然沒有時間和她暢談,但我們藉由每週選出的幾本攝影書來和她對話,同時將這些書推薦給你們。 林予晞,  Photo: 店長 雙面膠 如大家所熟知的,予晞身兼多職,在各領域均有涉獵,在成為演員之前幾年的空服員經歷,增加看見世界各地的機會,無形中也增加了視野及想法的廣度;在離開航空業後,予晞開始了戲劇圈的工作,並一路從幕後走到幕前發光發熱,更擴展了觸角拍攝了許多MV、演唱會攝影甚至專欄寫作,也在許多時候提出自己深切的思考以及想法。 予晞這段多采多姿的工作經歷,其中一些元素讓我想到了兩位風格迥異的攝影師—— 在本彌生 & Cindy Sherman。 日本攝影師 在本彌生和予晞同樣曾任空服員,而她竟然是在乘客的建議下,開始了她的攝影之路,首本攝影集是她多年來旅行世界各地所拍的照片編集。 《わたしの獣たち》 (意:我的野獸)書中呈現的,是她多年來在各個國家拍下的照片。 在感受到完美時按下快門,但被拍攝的人事物,絲毫不在意自己是不是完美,只是無意識地散發出光芒,「就像野獸一樣」,她說。 原始的生命力,發出微微的光芒—— 這就是她的野獸。 Cindy Sherman 則是以自拍系列作品聞名,當看見本職為演員身份的予晞和攝影師這個稱謂結合的時後, Cindy Sherman 這個攝影師就浮現我的腦海,她雖不是演員,但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她不只是導演、編劇、造型、妝髮更是演出的主角,演繹出各種不同的樣貌,誇張又戲劇性地呈現出刻意保留的瑕疵,對那些符合社會大眾期待的美好形象提出指控,大吼「 你們不過是虛偽的角色扮演!」 Cindy Sherman眾多以自身女性形象出發,充滿諷刺意味的作品,讓她成為20世紀中最具影響力的攝影師之一。 她雖沒有自喻為女性主義者,卻常被女性主義評論者視為重要的藝術代表。 Cindy Sherman  Cindy She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