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愛EYE 人物|【Robert Mapplethorpe:純粹的黑暗與純真】

Robert Mapplethorpe, Self-portrait 1970
1946 年,出生於美國。成長於長島的弗羅洛公園區,在六個孩子中排行老三。 他是個會幫媽媽做串珠的男孩,他享受自己成為目光焦點的時刻。

童年他有著衣食無虞的環境,像個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一般,在父母的所謂「正常」期待中長大,母親希望他成為神職人員;雖然他也喜歡當輔祭(*註1),但原因並非基於信仰,更多是出自於對宗教中那些神秘事物的渴求 —— 聖器室、禁室、聖袍和儀式,神魔間的善惡衝突跟神秘深深吸引著他。

Robert 成長在一個動盪又多彩的年代。 他出生前一年,1945 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身為戰勝的一方,美國繼續成長為世界各國領袖的角色,不過社會還是受到戰爭造成的經濟衝擊,國家本身帝國般的形象跟基層人民的貧困出現兩極化的進展,而且二戰後不久美國又投入越南戰爭(*註2),這樣的背景造就了之後1960 年代眾多風格形成的開端 —— 強烈的反戰浪潮、探索和發掘自我的嬉皮精神、追求黑人人權及女權的社會運動,都在這時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1960 年代,Robert 正值 24 ~ 34 歲,人生燦爛發光的年歲 。

嬉皮文化中著名的WOODSTOCK 音樂藝術節,李安曾拍成《胡士托風波》 2009年上映

1967 年他和Patti Smith 相遇在Patti 打工的書店內。 他們是靈魂的伴侶,彼此的心靈相通,一起度過了貧困潦倒卻內心富足的一段時期,他們曾以為會廝守終身,後續雖因為Robert 明白了自己的同性傾向而分開,但他們的心一直不曾離開彼此,就連Robert 在探索自身性向的期間,Patti 仍陪在他身邊。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Patti 所寫的自傳性回憶錄《JUST KIDS》,可以找到與多關於Robert 性格的線索。

Robert Mapplethorpe & Patti Smith

《 JUST KIDS 》by Patti Smith

Robert 很早就知道,自己將以藝術為志業,他可以看見別人看不見的畫面,總是充滿創作能量,但有時還沒完成就停止了,因為他已經看見作品最終的樣貌,而失去完成它的興致。

1970 年他從普瑞特藝術學院 (Pratt Institute ) 畢業。 最初他並不熱衷攝影,1970 年代初他開始用Polaroid 拍立得相機拍攝照片,是為了拿來當作拼貼創作的素材;拍立得跳過了繁複的沖片放相程序,可以快速顯影,不難想像這樣的模式,對初學攝影卻有著奔馳思緒的他,正是天作之合。  就這樣拍著拍著,Robert 漸漸的對攝影產生了興趣。 
Light Gallery invitation, 1973

繼Polaroid 之後,他也開始使用中型相機拍人像攝影。 他的同性戀人 Sam Wagstaff ,和他的生日是同一天。 在兩人和Patti 一同慶祝生日的那天,Sam 送給Robert 一台Hasselblad 相機,而Robert 回送他一幅照片—— 這場交換禮物,就像是他們作為藝術家和贊助者的象徵儀式。

Robert 之後拍過不少名人,連 Andy Warhol 也當過他的模特。 但最為人熟知的照片,應該還是他為靈魂伴侶Patti Smith 的第一張專輯《 Horses 》所拍的封面照,而拍攝場所則是 Sam Wagstaff 所提供。

《 Horses 》Patti Smith, 1975


Andy Warhol, 1986

慢慢地,他的創作中,出現越來越多特殊元素:男性之間的愛戀、陽具,都毫不遮掩的出現在他的作品中。 當時「同性戀」及「黑人」對美國人來說是極為敏感及禁忌的話題,Robert 毫不避諱地朝著這類題材直奔而去,也在當時舉辦過引發不少宗教爭議的展覽。
Peeing in Glass, 1977
Brian Ridley & Lyle Heeter, 1979

最驚世駭俗的,要算是以性虐SM 為主題的作品。 人們從社會禁忌的觀點看他的作品,怒罵他邪魔歪道,衝擊了當時的社會眼光;但他並不把社會認可 SM 視為己任;他甚至並不認為它應該被認可,地下世界並不適合每一個人。

可是,『它令人陶醉』,Robert 這樣說:『你能獲得那種權利。 一卡車的男人都想要你,不管他們多讓人討厭,那種被所有人渴求的感覺很令人興奮。』 

他的心已無法滿足於平凡的美麗。 他忠於自己內心的追尋,涉足人性的陰暗,將它轉化成藝術,而不擔心世人是否只看見他惡魔的尾巴。
self portrait with whip, from《 the X portfolio 》, 1978


除了爭議的題材之外,他也拍攝擁有獨特性感魅力的花卉,彷彿雕塑、繪畫跟攝影的揉合,藏著一種純粹,性感,美麗卻又平靜。

Orchid, 1982

Orchid, 1986

Parrot Tulips, 1988

跟Lisa Lyon 合作的作品,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當時女性主義運動的燈塔(即便他可能沒有要支持女性主義的意思)。 他更精心雕琢光線與身體線條的關係,呈現男性的陰柔優雅,卻又無損陽剛氣質;同時鏡頭也對準了黑人的軀體,那在黑白照片中迷人的光澤。
(左)Two Men Dancing, 1984(右)第一屆世界女子健美冠軍 Lisa Lyon, 1982

Thomas, 1987

他在1989 年因愛滋去世,過世前一年成立了自己的基金會 Robert Mapplethorpe Foundation ,除促進攝影進步外,也資助HIV 的醫學研究與防治。 回頭去看那個墮落又迷人的年代,彷彿處處都有Robert 作品的影子,他已深切地成為時代的見證之一。

他過世前曾問 Patti Smith :「是藝術俘擄了我們嗎?」,當時Patti 無法回答。 之後Patti 在書中給了她的答案:「你一直牽著上帝的手,在你所有的作品中,你仍然是你最美的作品。」

Robert 用了他一生的時間,去追逐自己,終能成為那個 :『 Robert Mapplethorpe 』。

Robert Mapplethorpe


一隻堅定的手
嫻熟於天堂之膚
消磨至黑暗
那裡與純真之心
系出同源
        -by Patti Smith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1:天主教彌撒及其他宗教儀式中之輔助者。一向為男性幼童。在神學意義上,扮演着一種很重要的「橋梁角色」。

*註2:越戰發生於 1955 年至1975 年,許多人認為是這是美國插手他人國家的不必要戰爭,卻付出慘重代價。美國最後撤出越南,以戰敗收場。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愛EYE 言攝|從「私寫真」窺望攝影家的攝影觀

照片提供:林貝柔 文字: 林貝柔 /  閱讀書目: 《私寫真論》-  飯澤耕太郎  

二手攝影書籍・收購&寄售 |目圍書店 Orbital Books

『曾經屬於你的一本書,可以改變某個人的世界。』 書櫃裡是否有些書好久沒翻開它了呢?不如替它們找個新主人繼續它們的新生活吧! 收購項目 :「攝影集、攝影MOOK、攝影理論或論述類書籍、影像設計類」 不收購 :「具時效性的器材測試類雜誌、非影像設計類( 但 老闆喜歡的話可收  XD )」

林予晞 × 目圍|《雙木林攝影展》系列選書之一・初識漫談

這次林予晞以攝影師身份在身為攝影書店的目圍辦展覽,大家都非常期待,我們也不例外,聚焦在展覽的同時,目圍書店趁著展期也推出內閱選書活動,我們問了予晞一些無關展覽 而是跟她自己有關 的 問題 , 並針對她的回答來選書,以「書」作為我們的回應。 很感謝予晞在行程繁忙時,還是貼心抽空回覆我們,希望喜歡她的朋友們除了可以來目圍看林予晞的作品,也能知道林予晞 在2020這一年 喜歡些什麼,又在注視著什麼樣的議題。 我們雖然沒有時間和她暢談,但我們藉由每週選出的幾本攝影書來和她對話,同時將這些書推薦給你們。 林予晞,  Photo: 店長 雙面膠 如大家所熟知的,予晞身兼多職,在各領域均有涉獵,在成為演員之前幾年的空服員經歷,增加看見世界各地的機會,無形中也增加了視野及想法的廣度;在離開航空業後,予晞開始了戲劇圈的工作,並一路從幕後走到幕前發光發熱,更擴展了觸角拍攝了許多MV、演唱會攝影甚至專欄寫作,也在許多時候提出自己深切的思考以及想法。 予晞這段多采多姿的工作經歷,其中一些元素讓我想到了兩位風格迥異的攝影師—— 在本彌生 & Cindy Sherman。 日本攝影師 在本彌生和予晞同樣曾任空服員,而她竟然是在乘客的建議下,開始了她的攝影之路,首本攝影集是她多年來旅行世界各地所拍的照片編集。 《わたしの獣たち》 (意:我的野獸)書中呈現的,是她多年來在各個國家拍下的照片。 在感受到完美時按下快門,但被拍攝的人事物,絲毫不在意自己是不是完美,只是無意識地散發出光芒,「就像野獸一樣」,她說。 原始的生命力,發出微微的光芒—— 這就是她的野獸。 Cindy Sherman 則是以自拍系列作品聞名,當看見本職為演員身份的予晞和攝影師這個稱謂結合的時後, Cindy Sherman 這個攝影師就浮現我的腦海,她雖不是演員,但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她不只是導演、編劇、造型、妝髮更是演出的主角,演繹出各種不同的樣貌,誇張又戲劇性地呈現出刻意保留的瑕疵,對那些符合社會大眾期待的美好形象提出指控,大吼「 你們不過是虛偽的角色扮演!」 Cindy Sherman眾多以自身女性形象出發,充滿諷刺意味的作品,讓她成為20世紀中最具影響力的攝影師之一。 她雖沒有自喻為女性主義者,卻常被女性主義評論者視為重要的藝術代表。 Cindy Sherman  Cindy She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