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流動的風景 , Ruby Yu-Yen Lai 賴鈺嬿 |
文字:目圍 哲編
Ruby Yu-Yen Lai 賴鈺嬿的攝影個展《流動的風景 》,目前展期已過一半,這些透過光線、靜物和它們的影子組成的影像中,仔細觀看我們還是可以分辨出畫面中有哪些物體、某些區域好像是紙的材質、又或是光線從特定方向灑落並被玻璃折射或染色;導覽時 Ruby 有說明她都是使用自然光拍攝,沒有透過拼貼或是合成,而是單張影像,我們理應可以稱呼它為「靜物攝影」,但又覺得在靜物之外還有些可以挖掘的部分 —— 是靜物,卻又抽象得不似靜物。 我一直在想,該用甚麼方式將這個抽象的部分介紹給觀者。
![]() |
Ruby (左二)親自南下現場導覽 |
以往我總是偏好敘事類的作品,傾向去分析看到的東西並期待可以從中看見針對某個議題提出的質疑,所以當我問她是否覺得作品裡少了一些故事? Ruby 直爽地說出:「我的作品並沒有要敘事。」,我頓時有種醒過來般的清爽感,原來是我該換個切入的角度來觀看了! 何不抽離敘事的眼光,來輕鬆地談談「感受」這件事。
![]() |
流動的風景 , Ruby Yu-Yen Lai 賴鈺嬿 |
拿我最喜歡的「吃」當作例子,食材加熱煮熟就可以吃,甚至有些蔬果可以直接食用,這時吃下的東西,就只是「食物」,是單純為了維持生命運作的燃料;但如果考慮了不同食材的味道搭配,運用不同加熱方式或是加熱程度不同,都會呈現出不同的風味及口感,嘗試將這些元素層次組合在盤中,就成了「料理」。
![]() |
未經處理的食材 |
![]() |
各種食材組合成料理(和Ruby 吃飯當天她的隨手紀錄) |
傳統的靜物攝影(或繪畫),視覺焦點對準的是單純的「靜物本身」。 若將靜物作為「食材」,那Ruby 的作品就像是運用各種不同靜物的顏色、材質去做搭配,並加上光和影的調味而產生的「料理」,鏡頭的焦點不是靜物本身,而是注視在各個區塊、色彩、光線彼此的協調,最終擷取出什麼樣的畫面,則靠創作者本身的感性來形塑。
![]() |
流動的風景 主視覺作品 , Ruby Yu-Yen Lai 賴鈺嬿 |
![]() |
流動的風景 主視覺作品 , 透過活動紀錄者的眼睛又呈現出新的視角 , photo by 陳冠逃 |
Ruby 說2017年的時候在攝影課程中,她聽見老師對同學們說:「開始去世界拍照吧!」,這句話影響她很多,大家通常會想到的是去各種不同的地方拍照,而Ruby 則是開始替自己的內心世界拍攝。 歷經長年的學習及訓練,對她來說聽見音樂的感受已和我這樣的一般人不同,聽歌讀譜、對樂曲深度的評析是學習日常,當音樂已不再抽象,攝影對她來說就成為一個新的抒發出口,能夠不受限地把從音樂中拾得的感性和感知能力展開,成為屬於它自己的嶄新模樣。
![]() |
流動的風景 , Ruby Yu-Yen Lai 賴鈺嬿 |
另外提供一個很好的對照例子,就是目圍好朋友 藝術家吳美琪的作品,同樣是抽象的靜物,因創作者的感性而產生完全不同樣貌。
![]() |
XYX #1 , 2017, 吳美琪 |
我們會主觀地結合自己的喜好或生活經驗去說料理好吃、不好吃,有時覺得吃起來有種特殊風味,有時感覺嚐到鄉愁,這是一個自然的體驗過程,其實觀看影像也是一樣的道理,大家看著同一幅Ruby的作品,腦中應該都會浮現不同的旋律吧!
日前跟Ruby 聊天時談到展覽的感想,詢問Ruby 在現場導覽的時候有沒遇到什麼難回答的問題,她給了我一個有趣的回覆:「好像沒有什麼問題耶,真要選出個問題的話,可能是觀展者都沒有提出什麼問題吧(笑)。」 ,我想應該是觀展的人們比我更能單純地享受這些作品的美好吧(😊 yummy)。
賴鈺嬿 Ruby Yu-Yen Lai|流動的風景 攝影個展‧The Flowing Landscapes Photography Exhibition